“缓粘结通关系列”连载 ——缓粘结“抗震”是你要通的第21关么?
2025年05月06日 16:23 兆小通
在工程结构的世界里,地震可是个超级 “大反派”,它随时可能给结构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材料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关键,而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地震这个 “大反派”的克星,在对抗这个 “大反派” 时,有不少厉害的 “招式”。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就好似个精心打造的 “秘密武器”。它那带规则肋痕的外套与其内部固化后的缓凝粘合剂共同形成的肋状结构,使预应力钢绞线拥有了“铁齿铜牙”,与周围混凝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共同受力。这就好比给结构穿上了一件能 “抵御伤害” 的“金丝软甲”,就算地震的时候晃来晃去,它也能稳稳地把预应力钢绞线和混凝土粘在一起,把力量均匀地传开,让建筑不容易变形、散架。


此外,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内心-缓凝粘合剂”也是很厉害的,它的核心材料是环氧树脂,强度高、可耐多种环境侵蚀;外包的高密度聚乙烯护套,就像给钢绞线穿上了一层 “防护服”,不仅为钢绞线提供了防腐蚀能力、增强结构的耐久性,还为钢绞线提供了一层物理缓冲。



盐雾试验后的钢绞线
为验证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抗震方面的实力,依据《建筑抗震试验规程》JGJ/T 101-2015,对有粘结和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对这两类抗震节点试件的延性性能、滞回特征及能量耗散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缓粘结预应力节点试件的 “荷载 - 位移” 滞回曲线初始呈梭形,随荷载循环逐渐转化为弓形,滞回环呈现明显捏缩现象,且捏拢程度逐次加剧(该现象表明结构强度与刚度出现阶段性退化)。
值得关注的是,两类节点试件的延性系数均大于3,处于同一性能水平;在耗能能力指标上,两类节点试件亦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能量耗散系数计算简图实验结论表明:凭借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间稳定的粘结机制,缓粘结预应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展现出独特优势——可通过粘结界面的协同工作实现部分变形的快速恢复,显著降低残余变形,其延性指标与耗能效率均达到与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相当的优异水平,充分验证了该技术在地震动荷载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通过上述的简要分析,证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抗震方面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它凭借独特的构造、优良的材料性能以及经过实验和实践验证的抗震能力,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拓展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抗震性能的提升与工况应用方面的范围。
二十余载,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
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接受各种挑战,
“抗震”只是其中的一个篇章。
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关卡”等待我们去攻克。
让我们一起期待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抗震领域以及更广阔的工程结构天地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兆小通下期将继续与您分享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新探索,
不见不散!
北京兆福基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工程领域集研发、制造、设计、施工、检测与技术支持为一体的北京市“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各种新型的预应力技术与产品、预应力设计与施工、深度的材料研发、检测及技术支持的整套服务体系的行业成熟企业。ZFJ-RPS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体系开拓了在国内铁路桥梁、市政公路、水利输水隧洞、工业筒仓、大型公共建筑等领域的首次应用。
截至目前ZFJ-RPS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体系已在铁路、公路、市政多条线路的桥梁、多个工业筒仓以及多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对动荷载大、疲劳效应突出或侵蚀性较强的各类大跨度预应力结构,尤具有显著的技术与经济优势。
铁路与公路桥梁工程:适用于桥梁T形梁、箱型梁等梁体及桩体。可用于横向筋、竖向筋、纵向筋。
市政工程:应用于地铁、综合管廊、道路等超长结构墙体、板等需抗裂部位。
水利工程:适用于坝体、地下工程等大跨重载区域混凝土梁、板等结构。
海洋工程:适用于极端恶劣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特种工程:适用于筒仓、水池、核工业燃料储存工程、抗震试验台等结构。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适用于机场航站楼、铁路站房、大型场馆与广场、办公楼等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北京兆福基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胜古中路金基业大厦5层
中研兆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长虹西路73号1层
中研兆和(海南)投资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新埠岛新埠路9号海南绿州环保产业园
江西兆福基缓粘结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省新余市袁河经济开发区景源路618号
河北金乐预应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胜利北路1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