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2025年07月16日 14:56 兆小通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

与施工方法研究

FORM  兆小通

     Hello大家好,我是“兆小通”,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抗浮事故频发,工程界对抗浮构件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重视。为提高抗浮锚杆抗裂性能和控制变形的能力,《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中规定抗浮设计等级乙级及以上的工程,宜选择预应力抗浮锚杆。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基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因其力学性能可靠、耐久性能优异、综合效益明显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某博物馆工程,对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设计及施工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设计计算过程和关键施工工艺,其中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包括锚杆轴向拉力计算、锚杆抗拔承载力计算、锚杆杆体设计、锚杆耐久性设计和锚固节点设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同类工程抗浮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地下空间最大利用率,满足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车站及其他功能性空间的需求,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态补水的常态化,压采限采禁采的实施,加上丰沛的降水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城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在设计施工中如果不考虑抗浮问题,极有可能引起底板起降开裂,梁柱节点破坏,墙柱剪切破坏等严重工程质量事故。近些年来抗浮事故频发,工程界对抗浮问题越来越重视。工程中为解决抗浮问题,目前主要采取控制、减小地下水浮力效应和增加结构抗浮能力两种思路,抗浮锚杆作为增加结构抗浮能力的典型代表,因其结构受力合理,后期维护简单,抗浮治理的长期成本较低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抗浮治理方法[1-4]

随着《抗浮锚杆技术规程》(YB/T4659-2018)、《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建筑结构抗浮锚杆》(22G815)等抗浮治理相关的标准、规范、图集的相继实施,其对抗浮构件的耐久性要求明显趋严。《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中首次提出需对抗浮锚杆锚固体按照不同的抗浮等级进行裂缝控制,传统的非预应力抗浮锚杆难以满足规范中甲级和乙级耐久性要求,因而,采用预应力锚杆作为抗浮锚杆成为必然趋势。蒋凡[5]结合杭州市某工程,研究并介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在基本试验、材料入场检验、施工工艺和验收检测等方面的重要特点。郑开平等[6] 提出了一种全长压力分散型后张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熊学炜[7]从理论上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受力机理,并结合受力机理与相关规范,对各项设计验算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验算内容与方法。谭光宇[8]等介绍了一种全长压力型后张预应力抗浮锚杆并对此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是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设计计算暂无专门规范可循。为此,本文结合秦皇岛市某博物馆工程,对其设计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探讨。


1

工程概况 


秦皇岛市某博物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地上3层,地下1层,主要建筑功能为展览、办公、游客服务、库房。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场地±0.00 = 62.15 m,基底标高-6.75 m。基础底板以下地层情况如下:

④层强风化花岗岩:灰白 ~ 青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原岩结构尚可辨,岩芯主要呈柱状,矿物成分清晰可见,风化不均,局部夹少量中风化岩块。该层在场地中均有分布。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⑤层中风化花岗岩:灰白~青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原岩结构清晰,岩芯较完整,短柱状为主,夹少量碎块状,局部石英含量高。该层在场地中均有分布。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该层未能揭穿,最大揭露厚度20.00m。

场地内稳定水位埋深为3.90 ~ 6.00米,水位标高为57.24~62.50米。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③层全风化花岗岩及④层强风化花岗岩中。地下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主要靠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的补给,以蒸发和侧向径流排泄为主。根据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情况及基础埋深,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需考虑建筑的抗浮问题,进行专门的抗浮设计,抗浮设防水位按室外地坪以下1.0米考虑。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考虑干湿交替作用,地层渗透性为弱透水层,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条件作用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

2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 


抗浮锚杆根据能否施加预应力,可分为非预应力抗浮锚杆和预应力抗浮锚杆,非预应力锚杆指地层中不施加预应力的全长粘结型或摩擦型锚杆,其施工工序简单,不用施加预应力,但注浆体易开裂、钢筋易锈蚀,耐久性能不足,同时,对底板变形控制能力弱。预应力锚杆是指将张拉力传递到稳定的或适宜的岩土体中的一种受拉杆件(体系),一般由锚头、锚杆自由段和锚杆锚固段组成,其能够施加预应力,可有效改善锚固体应力状态,同时有效控制底板变形。

预应力锚杆按照结构及传力机理可分为压力型预应力锚杆和拉力型预应力锚杆,压力型锚杆应由不与灌浆体相互粘结的带隔离防护层的杆体和位于杆体底端的承载体及锚头组成,其将张拉力直接传递到杆体锚固段末端,且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压状态。拉力型锚杆应由与注浆体直接粘结的杆体锚固段、自由段和锚头组成,其将张拉力直接传递到杆体锚固段,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拉状态。

按照粘结方式,预应力锚杆可分为有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无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及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有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锚固段处于受拉状态,不能实现锚固体无裂缝设计;锚固段筋体与注浆体直接接触,注浆不密实及锚固体开裂后受地下水影响,筋体易腐蚀,耐久性一般。无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使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能够实现锚固体无裂缝设计,杆体中预应力始终靠两端锚具夹持支撑。在复杂的地下水土环境中锚具易锈蚀失效,同时,在频繁变动的水浮力、地震动荷载等循环荷载作用下易导致锚具疲劳破坏,预应力丧失,从而造成锚杆失效,安全风险较大,同时,其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针对上述传统抗浮锚杆中存在的不足,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与抗浮锚杆结合形成了新型的预应力抗浮锚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有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和无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缺点。所谓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指通过缓粘结剂的固化实现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从无粘结逐渐过渡到有粘结的一种预应力形式,其结构性能优异、施工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通常包括缓粘结预应力筋体、注浆体、预应力固定端与张拉端。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属于压力型锚杆,缓凝粘合剂固化前,通过预先张拉缓粘结预应力筋使锚固体处于受压状态,预应力靠锚具夹撑。缓凝粘合剂固化后,其与全长粘结型抗浮锚杆结构相似,预应力筋与锚固体协同工作来共同承受水浮力,即使锚具发生失效亦不影响预应力,力学性能可靠。同时,其能够实现锚固体无裂缝设计,筋体外围包裹的环氧粘合剂和高密度PE护套,起到双重防腐效果,耐久性能优异。

3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验算、承载力计算、杆体设计、耐久性设计和锚固节点设计等,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png

图1 抗浮锚杆设计流程

综合考虑本工程结构抗浮设计等级、上部结构荷载、基础形式、地下结构底板变形控制要求、锚固地层条件、施工可行性及其适用条件及抗浮锚杆的耐久性问题,本算例采用压力型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锚固体直径为200mm,锚固体材料采用水下C35细石混凝土灌注(H40水泥基灌浆料),杆体材料采用15.2mm规格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锚杆采用跨中均匀布置,间距为2.1m × 2.8m,平面布置图如图2所示,本文以6轴~9轴/ E轴~G轴区域为例进行设计计算。

图2.png

图2 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mm

扩展基础与结构底板刚度不同,扩展基础部分承受了结构传递下来的上部荷载,基础底板则没有额外荷载传递下来,更易出现因挠曲变形过大而导致的开裂问题,因而仅考虑基础底板下的水浮力作用。

3.1

锚杆轴向拉力计算  

基础底板永久荷载标准值:

image.png

依据《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11](JGJ476-2019)6.2.1条,浮力标准值为 :

image.png

式中:image.png为静水位差产生的浮力标准值;image.png为水的重度,取10kN/m;image.png为抗浮设防水位与地下结构底板底面地下水位差值,取5.75m。

锚杆承受的净浮力为:

image.png

式中:image.png为地下水荷载分项系数,由于抗浮计算采用静水压力,参考国内外规范,取为1.0;image.png为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为0.9。

单根锚杆承担荷载标准值为:

image.png

      单根锚杆拉力设计值为:

image.png

式中:image.png为重要性系数,抗浮结构及构件结构设计中,抗浮设计等级为乙级时取1.05。

3.2

锚杆抗拔承载力计算  

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计算包括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及锚杆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注浆体与筋体的抗拔承载力验算主要为防止筋体从非预应力锚杆及普通拉力锚杆的锚固体中拔出破坏,而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锚固体底部有固定端,不会发生此类破坏,故仅需对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抗拔承载力进行验算。

现行规范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均为界面平均黏结强度与锚固体侧表面积的乘积,本文采用不同规范对锚固体抗拔承载力进行计算,本工程中强风化花岗岩属软岩,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统一取为0.6MPa,结果见表1。

表1 锚杆锚固体抗拔承载力计算对比

表一.png

由表1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中锚固段长度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此外,依据《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中7.5.5条,群锚呈整体破坏时,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按式(5)计算。

image.png

式中:image.png为群锚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image.png为假定上半部分长方形、下半部分圆锥形破裂体内按浮重度计算的岩土体自重荷载标准值;image.png为圆锥体破裂面上的岩土体极限抗拉力标准值;a、b为锚杆布置的纵向、横向间距;image.png为半锥角,取锥尖范围内岩土体平均内摩擦角,取35°;H为锚杆总长度,包括锚固段长度和构造段长度;image.png为破裂体内岩土体平均浮重度标准值;image.png为锥体破裂面岩土体平均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经验算,锚杆总长度H = 9m时,群锚极限抗拔力标准值Rnd = 680kN,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 = Rnd / 2 = 340kN >Nt=255.8kN ,满足规范要求。因而,对于缓粘结压力型预应力抗浮锚杆,不考虑锚杆自由段长度的要求,但为保证整体稳定要求,锚杆总长度受群锚承载力验算控制。

3.3

锚杆杆体设计  

3.3.1 锚杆筋体截面面积计算

现行规范中通常采用分项系数法、安全系数法或其组合进行设计,表2为不同规范的计算结果对比。

表2 锚杆筋体截面面积计算对比

image.png

由表2可以看出《抗浮锚杆技术规程》和《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中同时考虑了安全系数法和分项系数法,计算结果偏大,《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中安全系数取为2.0,计算结果过于保守。《抗浮锚杆技术规程》中的安全系数1.15已经含了筋体由多根钢筋或钢绞线组成时彼此间受力不均匀的不利影响及构件重要性系数image.png,且能够满足验收试验要求,故本文采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选用3束15.2规格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为420mm2

3.3.2 锚固体裂缝验算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中考虑锚杆受力变形及其对基础底板抗裂的影响,对于长期稳定水浮力作用下,以及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锚杆的锁定拉力值宜为锚杆拉力设计值,本文中锁定拉力值取为锚杆拉力设计值,即Qld = 370kN,锚杆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scon = 881kPa,满足《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中锚杆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scon不超过0.55fptk的要求。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中7.5.8条规定,抗浮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工程,按裂缝控制进行设计,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锚固浆体中拉应力不应大于锚固浆体轴心受拉强度,并应满足式要求:        image.png

式中:sck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法向应力;spc为扣除全部应力损失后,锚固浆体有效预压应力。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进行计算,首先计算预应力损失,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抗浮锚杆预应力损失计算

image.png

全部预应力损失为:

image.png

受压区预应力筋合力点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image.png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法向应力:

image.png

由式(6)可得:

    image.png

满足规范中乙级工程抗裂要求。

3.3.3 压力型锚杆浆体受压承载力验算

压力型锚杆承载体面积小于锚固体横截面积,锚固体工作时呈局部受压状态,设计抗拔承载力较大时应对其进行局部受压承载能力验算。相关规范的计算结果如表4。

表4 压力型锚杆浆体受压承载力计算对比

image.png

锚固体是在有侧限条件下工作的,无侧限浆体的抗压强度只适用于其基本质量考核,远不能反映锚杆工作时的准确强度。压力型锚杆浆体受压承载力计算中浆体强度侧限增大系数h的取值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本工程中强风化花岗岩属软岩,参照《抗浮锚杆技术规程》中推荐的相关建议值,取为3.9。有侧限的浆体的抗压强度增大幅度与浆体周边的岩土弹性模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确定。

3.4

锚杆耐久性设计  

缓粘结抗浮锚杆除满足上述设计计算内容外,还需进行防腐及防水等耐久性设计。本工程防腐等级为Ⅱ级,抗浮锚杆与地下结构底板连接部位的防水等级为一级。

3.4.1 防腐构造设计

抗浮锚杆的防腐目标及原则是把金属筋体完全装入不透水的保护层内,以阻止环绕在杆体周围的地下水及潮湿气体的侵入。《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对于防腐保护等级为Ⅱ级的抗浮锚杆要求不低于单层保护,锚杆防腐保护要求如表5所示。

表5 抗浮锚杆防腐保护要求

image.png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承压板及锚具采用耐锈蚀材料制作并涂抹防腐涂料,坑壁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后用同标号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闭穴模并用防水油膏密封(图3)。

图3.png

图3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锚头防腐构造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杆体部分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胶粘剂固化前后,筋体全长由自由段变为粘结段,无需在每根钢绞线外套PVC管进行处理。缓凝粘合剂固化后强度高,耐老化性能优异,护套难以破裂,耐候性、耐水性,特别是耐碱性非常优越,在使用状态下,缓粘结预应力筋内部钢绞线受到缓凝粘合剂与护套双重保护,能够有效地抵抗复杂的地下水土环境,其抗腐蚀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护套内缓凝粘合剂在固化后能够阻止地下水沿护套内部上行,缓粘预应力筋护套外部的横肋,与混凝土能够可靠地粘结,可以阻止地下水沿护套与混凝土界面上行。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承载体采用工厂预制的圆柱体固定端(图4),采用C40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水处理,承压板及挤压锚居中布置,采用耐锈蚀材料制作并涂抹防腐涂料,并采用3×200的止水钢板环绕一周,进一步加强承载体位置处的防腐防水性能。

图4a.png

(a)立面图

图4b.png

(b)1-1剖面

图4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预制圆柱体固定端构造详图/mm

3.4.2 防水构造设计

不同防水等级的地下结构工程防水设防要求与措施不同,抗浮锚杆锚固节点作为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应对其进行防水等级划分并与地下结构防水等级相匹配。锚杆本身的防水已经在防腐作法中综合考虑,本节仅考虑锚固节点部位的防水构造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中规定,抗浮锚杆与地下结构底板连接部位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相应地下结构防水等级,防水材料应与地下结构防水层可靠连接,预应力锚杆的防水措施包括:1)外保护套管并填充油脂或注浆;2)遇水膨胀止水条;3)底板顶补充防水或防渗措施。防水等级为一级时,应选2道 ~ 3道防水措施。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与地下结构底板连接部位共设置了3道防水措施(图5),锚杆杆头位置设置高度高于垫层厚度50mm、直径240mm、厚3mm的钢套管,钢套管与锚杆体之间的缝隙清理干净后采用防水材料填充密实,钢套管外垫层与抗浮锚杆交界处设置一道100mm × 3mm的钢板止水环。此外,基础底板厚度范围内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安装两道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以隔绝地下渗水。

图5.png

图5 抗浮锚杆与地下结构底板连接部位构造详图/mm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施工中无需在结构底板上预留孔洞,仅需将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前随底板浇筑即可,在混凝土浇筑后能够与底板混凝土良好地粘结,极大程度地提高底板结构的防水性能。


3.5

锚固节点设计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张拉时,张拉端的张拉力对底板属于局部集中荷载,可能造成底板的冲切破坏(图6)。另外,地下室的水位未达到设防水位时,抗浮锚杆实际处于受压状态,在抗浮锚杆集中反力作用下,同样可能造成底板的冲切破坏。地下结构底板冲切验算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5.1条按式进行。

图6.png

图6 底板冲切验算示意图

image.png

式中:为张拉荷载的设计值或锚杆实际受压时的反力设计值;

计算截面的周长:

image.png

底板高度:

h = 500 mm < 800 mm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image.png

系数为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和计算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的较小值:

image.png

截面有效高度:

h=450mm

C35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image.png

  代入式可得:

image.png

受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无需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除进行上述结构底板冲切验算外,还应参照《建筑结构抗浮锚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锚固板或垫板下底板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和锚固板或垫板抗弯强度验算,本工程采用的为15.2规格缓粘结钢绞线对应的标准尺寸单孔锚垫板和螺旋筋,锚垫板尺寸为长×宽×厚×开孔直径 = 80 mm×80 mm ×10 mm ×26 mm,螺旋筋尺寸为外圈径×直径×圈距×圈数=80 mm×4 mm×40 mm×4,均满足验算要求。锚杆大样图如图7所示。

图7.png

图7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大样图/mm

4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施工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主要工艺流程:基本试验→钻机成孔及清孔→锚杆杆体制作与下放→锚固体一次灌浆→锚固体二次压力注浆→锚杆验收试验→锚杆顶防水处理→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张拉端组件预埋→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养护→安装锚具→张拉锁定→封锚。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在张拉适用期内通过预先张拉缓粘结预应力筋使锚固体处于受压状态,预应力靠两端锚具夹持支撑,此阶段,锚具一旦破坏,将导致预应力丧失,锚杆失效,安全风险较大,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圆柱体固定端的制作养护及张拉端锚具的安装与保护。

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施工过程与全长粘结型锚杆相比,仅增加了预应力相关工序,但这些工序不占用主体工期。与有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相比,减省了自由段套管安装及张拉后再注浆等工序,施工过程更加简洁。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施工中,应特别注意:

(1)杆体制作与下放时,缓粘结钢绞线端部剥除部分PE外套进行挤压,钢绞线露出挤压锚1 ~ 5 mm,套上固定端垫板,浇筑硬化固定端,拆模后刷两道防水剂。圆柱体固定端制作时,注意挤压锚底部与模具底部距离,确保保护层厚度。同时,确保承压板与挤压锚相抵靠,垫高模具外钢绞线,使之处于水平状态。保证固定端足够长的养护时间,一般情况下养护24h拆模,气温低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2)预应力锚杆组装前应清除缓粘结钢绞线表面的污渍,每隔1500mm安装一块对中支架,用绑扎固定。

(3)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逐根安装橡胶止水环和焊接张拉端垫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预留张拉槽。

(4)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与锁定时,为确保预应力施加效果,确保张拉端缓粘结预应力筋护套清除到张拉槽底部。张拉应在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适用期内进行,且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5

结论 


本文结合秦皇岛市某博物馆工程,对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设计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解决了有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和无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缺点。其属于压力型锚杆,缓凝粘合剂固化后,锚固体上的预应力由锚具夹撑转变为预应力筋与锚固体协同工作,力学性能可靠。其可以更好的实现锚固体无裂缝设计,耐久性能优异。

(2)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验算、承载力计算、杆体设计、耐久性设计和锚固节点设计等。本文以依托工程为例,详细的给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设计计算过程,可以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近年来抗浮事故频发,事故原因大多由于传统锚杆耐久性能不足,注浆体开裂、钢筋锈蚀而导致的锚杆失效,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对抗浮锚杆的耐久性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

(4)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在张拉适用期内预应力靠两端锚具夹持支撑,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圆柱体固定端的制作养护及张拉端锚具的安装与保护。


参考文献

[1]白晓宇,王凤姣,桑松魁,等.抗浮锚杆在地下结构抗浮中的耐久性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9):8165-8176.

[2]韩彬,洪枫,王慧博,等.抗浮锚杆设计规范对比分析[J].建筑结构,2022,52(S1):2289-2294.

[3]张一爽.抗浮锚杆的合理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2020,50(S2):669-673.

[4]夏亮,张明山,李本悦,等.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方案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08):83-89.

[5]蒋凡.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工程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22,(12):60-63+78.

[6]郑开平,宋靖勤,苏伟雄,等.后张缓粘结预应力在全长压力型抗浮锚杆的应用[J].建筑结构,2022,52(S1):2301-2304.

[7]熊学炜.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设计研究[J].建筑科学,2022,38(03):159-165.

[8]谭光宇,蒋耀华,方伟明,等.全长压力型后张预应力抗浮锚杆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21):7-10+6.

[9]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10]抗浮锚杆技术规程: YB/T 4659-2018[S].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

[11]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 JGJ476-2019[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兆福基于多年在缓粘结行业的研究与实践积累,愿携手行业同仁共建“缓粘结学术交流”专栏,共促缓粘结技术发展。   

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图片

END



关于兆福基


北京兆福基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工程领域集研发、制造、设计、施工、检测与技术支持为一体的北京市“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各种新型的预应力技术与产品、预应力设计与施工、深度的材料研发、检测及技术支持的整套服务体系的行业成熟企业。ZFJ-RPS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体系开拓了在国内铁路桥梁、市政公路、水利输水隧洞、工业筒仓、大型公共建筑等领域的首次应用。

      截至目前ZFJ-RPS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体系已在铁路、公路、市政多条线路的桥梁、多个工业筒仓以及多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对动荷载大、疲劳效应突出或侵蚀性较强的各类大跨度预应力结构,尤具有显著的技术与经济优势。

应用领域

铁路与公路桥梁工程:适用于桥梁T形梁、箱型梁等梁体及桩体。可用于横向筋、竖向筋、纵向筋。

市政工程:应用于地铁、综合管廊、道路等超长结构墙体、板等需抗裂部位。

水利工程:适用于坝体、地下工程等大跨重载区域混凝土梁、板等结构。

海洋工程:适用于极端恶劣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特种工程:适用于筒仓、水池、核工业燃料储存工程、抗震试验台等结构。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适用于机场航站楼、铁路站房、大型场馆与广场、办公楼等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企业机构汇总

北京兆福基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胜古中路金基业大厦5层

中研兆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长虹西路73号1层

中研兆和(海南)投资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新埠岛新埠路9号海南绿州环保产业园

江西兆福基缓粘结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省新余市袁河经济开发区景源路618号

河北金乐预应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胜利北路1219号